作為妻子,她賢良體貼,不離不棄;作為婆婆,她大愛無私,以心換心;作為祖母,她慈愛善良,言傳身教。
今年61歲的劉興桃,是當陽市玉泉街道巖屋廟村人,14年間,她經歷了孫子自閉、丈夫患癌離世、兒媳癱瘓。面對生活的重重困難與考驗,她從未有過抱怨,而是用自己的滿腔真情,無私奉獻,勇挑重擔,用愛撐起風雨飄搖的家。
奔波萬里陪孫子康復訓練
47歲那年,劉興桃剛滿1歲的孫子被診斷出自閉癥,晴天霹靂,原本和和美美的家庭霎時一片愁云慘霧。
“既然得了這個病,就得治,能治什么樣就治什么樣。”兒子兒媳忙于工作,劉興桃獨自帶著孫子在宜昌租房,周一至周五在醫院做康復訓練,周末回當陽打理家務,整整持續了兩年。100多個往返、一萬多公里的奔波,花費20余萬元,孫子的病卻毫無起色,醫生建議她回家自己慢慢教。
走投無路的劉興桃默默帶著孫子回了家,從咿呀學語開始教。兩年后,孫子終于叫出一聲“奶奶”,劉興桃喜極而泣。
漸漸地,吃飯、洗臉、刷牙、上廁所……14年的時光,孫子在劉興桃的悉心教導下,基本實現了生活自理。
丈夫離世勇挑家庭重擔
2013年是劉興桃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年,相濡以沫的丈夫罹患肺癌。
“天塌了,他可是家里的頂梁柱??!”在丈夫面前強顏歡笑的劉興桃,背地里淚如雨下。
生活還是要繼續,劉興桃擦干眼淚,背著孫子,帶著丈夫四處尋醫問藥。
家里一張1.5米的床,呼吸困難的丈夫半躺半坐在一頭,孫子在另一頭。床邊一把椅子、一件大衣,放個枕頭就是劉興桃休息的地方,半夜起來給老伴喂藥喂水,給孫子端屎把尿。多少個夜晚,劉興桃都只是睡個囫圇覺。
病魔無情,1年后,丈夫抱憾離世。來不及悲傷的劉興桃在家開起了小賣部。“老伴沒了,該我出來掙錢了,多賺一分也是好的。”
為癱瘓兒媳治病傾盡所有
麻繩專挑細處斷,這個苦難的家庭禍不單行。2018年1月,兒媳回娘家探親,突發腦溢血,千辛萬苦救回一條命,卻成了半植物人,吃喝拉撒全在床上。
半年后,劉興桃作主將兒媳接回家,“既然嫁到我們家,她就是我的家人,是我孫子的媽,也是我的女兒。”
為給兒媳治病,劉興桃傾其所有,不僅花光了家里20多萬的積蓄,還向親戚朋友借債30萬。
“餓了吧?今天土豆煮得爛不爛?還喝不喝水?”劉興桃又像當年照顧孫子和丈夫一樣,伺候兒媳,教兒媳說話。經過兩年多的精心照料,兒媳終于含混著說出這個世上最動聽的話——“謝謝媽,媽最好了!”
14年的堅守,貌似任何困難都壓不垮劉興桃,可年紀漸長,她也開始害怕自己老去。“我要是干不動了,誰來還債?誰來照顧他們?”
去年,劉興桃因車禍致腰損傷嚴重,醫生說需要住院治療一個月,她心里記掛著兒媳和孫子,一個星期后便強行出院了。這些年,她沒買過一件像樣的衣服,多少個夜晚,依舊能見到她借著月色、打著手電在菜地忙碌的身影。
“我現在身體還好,只要還能干得動,一年賺1000元,我就還1000元,一年賺2000元,我就還2000元。只要我在,家就在!”劉興桃堅定地說。(記者 宋瀟瀟 通訊員 程子平 易賢慧)